基孔肯雅熱:認識傳染病,做好防蚊預防措施
隨著全球暖化的加速,傳染病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傳播變得更加快速和頻繁。最近,香港報告了多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,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。作為一種由蚊媒傳播的疾病,由於香港最近連綿不斷的大暴雨,提供了潮濕的環境讓蚊子大量繁殖。
基孔肯雅熱簡介:病徵與傳播途徑
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熱病毒引起,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雌性白蚊伊蚊叮咬傳染給人類。該疾病的潛伏期通常為2至12天,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發燒、嚴重關節痛、肌肉疼痛、頭痛、疲倦以及紅疹等。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,大部分病徵會在數天內消退,但部分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,影響生活質量。
目前,基孔肯雅熱並沒有特定的抗病毒治療藥物或已註冊的疫苗,治療方式主要是紓緩症狀。因此,預防蚊子叮咬成為最有效的防護措施。
近期個案回顧:輸入風險增加
根據多家媒體報導,包括RTHK和Now新聞等,本港近日新增3宗輸入性基孔肯雅熱個案,涉及一名曾到訪廣東佛山的79歲女子,以及一對曾到孟加拉旅遊的父子。這些個案均與外遊活動有關,顯示出在高風險地區被蚊叮咬的風險較高。
衞生防護中心已對這些個案進行流行病學調查,並啟動針對性防蚊措施,例如加強病人住所周邊的滅蚊工作。食環署亦在患者曾到訪的地點進行密集式霧化處理,清理積水和進行滅蚊。
市民應該盡力而為,減少蚊蟲滋生。以下為幾個實用建議:
個人防護
1. 穿著防護衣物:外出時穿著寬鬆、淺色的長袖衣物,減少皮膚暴露的機會。
2. 使用昆蟲驅避劑:在露出的皮膚和衣物上塗抹含有避蚊胺(DEET)的驅蚊產品,孕婦和兒童使用時需注意濃度限制。
3. 避免高峰叮咬時段:伊蚊主要在日間活動,尤其是清晨和黃昏時段,應特別小心。
4. 使用蚊帳和防蚊設備:在高風險地區旅行時,攜帶便攜式蚊帳或使用含氯菊酯的殺蚊產品。
5. 清理積水:每週清理花瓶、盆栽底盤及冷氣機底盤等積水容器,避免蚊子繁殖。
攜手防蚊,守護健康
基孔肯雅熱的個案提醒我們防止蚊子繁殖的重要性。清理家中積水、合理使用驅蚊劑,並穿著長袖衣物,是最簡單有效的預防方法。旅行回港後要留意身體狀況,若有發燒或不適,應立即求醫。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做好防蚊措施,就能保護自己和家人,打造更安全的社區環境!
來源
衞生防護中心
https://www.chp.gov.hk/tc/healthtopics/content/24/6122.html
RTHK
https://news.rthk.hk/rthk/ch/component/k2/1817038-20250806.html
HK01
https://www.hk01.com/社會新聞/60264328/
Now News
https://news.now.com/home/local/player?newsId=613919
on.cc 東網 https://hk.on.cc/hk/bkn/cnt/news/20250806/bkn-20250806193753199-0806_00822_001.html
明報新聞網
https://news.mingpao.com/ins/港聞/article/20250807/s00001/1754534439120/
TVB news
https://news.tvb.com/sc/chikungunya/689432e2bccdd0876d13124e/
分享:
遠離基孔肯亞熱:您要知道的防蚊裝備與安全小貼士!
INNOTIER Back To School 系列:專為孩子健康設計